数据分析的7个思维技巧

作者:佚名  浏览量:112  发布时间:2023-05-11

1.象限法

适用于对分析对象的划分。

确定指标,根据指标的高低,组合出不同类别。

2个指标,每个指标有高低之分,可得出4个类别。可视化后,就是二维坐标,每个类别分别落到四象限的一个象限里。

比如:

App根据使用频度和垂直度,可划分为4种类型。

高频综合,高频垂直,低频综合,低频垂直。

数据分析的7个思维技巧

 

比如:

用价值度和流失度来划分用户类别。

可组合出4种类型用户。

针对每种类型,实施不同的运营策略。

3个指标,则得出8个类别。可视化后,就是三维坐标,划分出8个象限。

比如:

RFM模型。

R:最近一次消费

M:消费金额

F:消费频率

组合出8种类别,每种类别对应一种用户,对每种类别用户实施不同运营策略。

象限法是策略驱动思维,对分析对象进行划分后,每个类别的对象实施不同策略。

划分依据,可根据中位数,平均数,或者经验(直接给出具体数值)。

适用于:战略分析,产品分析,市场分析,客户管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等。

应用范围的广泛,说明可用于划分的指标的多样性。本质还是根据不同指标的高低组合来分类对象。

2.多维法

象限法的进阶。

因为象限法只有2和3两种维度,但实际问题分析里,可能包括超过3种维度。

比如:

用户统计维度:性别,年龄,出生地等

用户行为维度:注册用户,用户偏好,用户兴趣,用户流失等

消费维度:消费金额,消费频率,消费水平等

商品维度:商品品类,商品品牌,商品属性等

多维法是精细驱动思维。

只要数据齐全且丰富,都可以应用。有点像建立Excel表格分析。每一行,都有多个列,每一列就是一个维度。

注意维度过多可能导致更多时间消耗。

对不同维度交叉分析时,注意辛普森悖论。

辛普森悖论:某个条件下两组数据,分别讨论时得出某种性质,合并讨论时,却得出相反结论。

数据分析的7个思维技巧

 

为什么会出现辛普森悖论?

如何规避辛普森悖论?

3.假设法

在没有数据可参考的时候,可利用假设法来进行分析。

比如:

营销活动后,销量整体比上周上升20%,但因为统计失误,没有销量明细数据。如何确定活动是否有效?即,验证销量的提升是否是营销活动的结果。

 

分析:

假设活动是有效的。

销售有不同方式,可能是搜索,可能是活动等。但都会产生评价。

如果活动促进用户购买,对应的商品评论也可能提升。

统计平时的用户购买与评论比率;根据新增评论数,可获得新增购买人数;——增长率和20%比较

统计评论中出现的活动字眼,根据购买人数,计算活动转化率。

商品提价后,收入是否产生变化?

 

分析:

假设提价后,销量下跌。那么下跌多少?

销量=流量*转化率

假设流量不变,商品价格影响转化率。现在确定转化率的波动。

假设各个类型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不同,将用户根据RFM模型划分。

每个类别的用户,得出历史转化率;根据不同类别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依靠经验,确定价格上升后转化率变化值,用+10%或者-10%表示。

计算不同类别用户数量*变化的转化率,最后相加得到整体的销量变化。

假设法,本质是一种启发思考驱动思维。

更多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式,根据假设,验证,判断,来得出结果。

在缺少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假设进行推断,往往有奇效。

假设法,不仅仅是针对前提,也可以假设概率,比例。假设什么,有赖于对业务的熟悉,以及合理的逻辑推断。

4.指数法

数据太多太杂,如何聚焦数据,有效使用数据?

将数据加工成指标。用指标聚焦数据,衡量业务效果。

加工方法:有线性加权,反比例,log。

线性加权,提升权重;反比例转化为小数,之后可再加权转化为某个范围数值;log是缩小数值范围。

指数法是目标驱动思维,能指导业务。

要注意的是,指数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指标依赖于经验的加工,一旦设立指数,不宜频繁变动。

比如:

知乎某个领域的活跃度计算。

活跃度=(发布内容数+3*log(收到赞同数)+6*收到专业徽章数+10*被编辑推荐次数)* 10

log是以2为底。

 

5.二八法

二八法则:帕累托提出的,任何一组事物中,只有20%为重点,其余80%为次要点。

比如:

社会上20%的财富,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

即财富分布的不平均。

在数据里,20%的变量将直接产生80%的效果,数据分析更应该围绕20%做文章。

持续关注topN的数据,是一个好习惯。不仅仅是数据分析,在很多行业都应关注头部数据。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

虽然指标很多,但往往某些指标更有价值。

对指标,要确定关键指标,并关注关键指标。

要注意的是,数据分析也不能放弃全局,不然容易使思路变狭窄。

6.对比法

好的数据指标,一定是比率或比例;好的数据分析,一定会用到对比。

单纯的数据量,不能仅仅依靠直观感受,直接论断效果好坏,价值高低。

一线城市月入1w和三线城市月入1w是两种概念。还要考虑城市人均消费,每月存储。

身高上,女生的170和男生的170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应该和地区平均身高比较。

孤数不证,没有比较就没有结论。

节日大促,女生消费占比从60%提高到70%。能证明女生节日爱消费吗?

可能存在这种情况,节日大促,整体的消费额是降低的。

比如消费额从原来的60/100w,变成56/80w。实际绝对消费额度降低了。

女生消费占比提高,可能是男生跑去竞争对手那了。

对比法,都有哪些维度的对比?

竞争对手对比,类别对比,特征和属性对比,时间同比环比,转化对比,前后变化对比等。

同比与环比

环比:是连续2个单位周期内的量的变化比。

同比:是一个单位周期内和另一个更大周期的同一个段周期内的变化比。

 

环比只有一个,同比则因参照量(另一个更大周期)不同而不同,有多个。

例如我今天(12.25日,星期日)步数是1000步,昨日800步,则环比为 1000/800=1.25;

 

同比有多个,例如上周日为700步,上月25日900步,则上周同比为1000/700,上月同比为1000/900。

 

有人遇到上月同比和上周同比时,把上周同比当成环比来理解了。

记住一个重点,环比是连续(无任何时间间隔)周期内变化。

 

具体例子:

同比:2010-12/2009-12;year over year,年比较,比去年增长;同一位置的比值。

环比:2010-12/2010-11;month over month,月比较,比上月增长;一环接一环。

对比法是一种挖掘数据规律的思考方式。

对比法可以与任何思维技巧结合,比如多维对比,象限对比,假设对比等。

每次数据分析,都要利用到多次多种角度的对比。

不然会得出狭隘片面的结论。

7.漏斗法

一种流程化思考方式,在考虑变化和流程时,都可以使用。

单一的漏斗分析没有用,转化率20%并不能说明什么,要结合其它分析思维。比如多维,对比。

本文链接: https://www.bigbaik.com/network/48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