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该项目兼具热、冷备份功能,可提供粤港澳大湾区内超低时延的数据传输及云服务。项目建成后,这里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当于10亿台个人电脑,可为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提供数据存储及传输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可加速催化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对传输时延和速度有严格要求的新经济新业态实现,并将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数据中心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来容纳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电力设备等相关组件。20世纪90年代初,“数据中心”一词开始流行,主要是指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并将设备进行布线和链接。2000年前后,互联网爆发式增长使得数据中心的需求大幅增加。到2010年,云数据中心开始出现,通过超融合架构进行数据中心的管理。超融合架构在同一套x86 服务器中结合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还具有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功能,并且将多套设备采用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过网络进行聚合,从而形成统一管理的资源池,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得以实现。超融合架构就是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融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为一体。
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基础基建,是云计算、物联网的重要载体——IT设备依托于数据中心。随着互联网应用资源的不断普及和丰富,IDC作为承载数据的重要实体,已逐步成为互联网流量计算、存储及流量吞吐的核心基础资源。
全球数据中心朝着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数量减体量增,整体规模平稳增长。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我国的数据流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远高于全球36%的平均水平。庞大的数据流量增量为大型数据中心发展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数据中心机柜数2018年已达到210万个,年增长率为26%。2012年-2019年,我国IDC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平均增长率接近30%。据中国信通院预测,未来三年我国IDC业务收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IDC业务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
本文链接:
https://www.bigbaik.com/network/3121.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